Thursday, June 23, 2011

好文章分享

前阵子在好友的介绍下,我在许慧珊Echo的FB成了她的朋友之一。 如果你常阅读报纸或“风采”,许慧珊Echo常在育儿专栏分享她的育儿心得。 成为她的朋友后真的获益匪浅,我常在FB溜达大半时间都在看她的FB分享。 她常和大家分享许多有深度的文章,当然还有她对国家政治的心得,看法(这个我没什么有兴趣,嘻嘻)。 以下的文章是Echo转载的, 希望和大家分享,也提醒自己,因为在家打孩子的只有我(有时真的会被气到。。。。)。

不打孩子的理由 ──《真的放手讓你飛》作者汪培珽


人,對某些事情的記憶,是非常短暫的,當你忘了以後,可能就是一輩子忘了。

這也是我極不贊成打孩子的原因之一。

除非,你打孩子是為了出自己的氣,那好,

打吧,因為打人的當口,確實可能有替自己出氣的效果。

贊成打孩子的父母,都有一個中心思想:

不打不成器,打他讓他牢牢記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,以後就不會再犯了。

贊成打孩子的父母,現在還有嗎?有有有。我原本也以為沒有了,

結果周遭的父母,打孩子的不乏其人。

倒是完全不打的,很難尋。

我不打孩子,但是我沒說不贊成給做錯事的孩子處罰。

我不打孩子,不是害怕大師說的什麼「留下創傷」的理論,

而是,這種最沒有愛的處罰方式,我不屑用。

處罰的方式有很多,為什麼一定要用最野蠻的「打人」呢?

當小小孩犯錯時,如果大人將之痛打一頓………,你知道嗎?

多年之後,當時父母那可怕的嘴臉,還有哪股往死裡打的狠勁,孩子永遠也忘不了。

但是,「我到底是做錯了什麼事?」多數孩子根本記不起來。

朋友幼稚園年紀的孩子,大概是調皮吧,太太盛怒之下,

還知道在公共場所不好意思,帶到僻靜的角落,就是一巴掌。

你有被打過巴掌嗎?

朋友傷心地說,力道不知有多大,五指紅印還留在小小的臉蛋上呢?

父母打人的最初目的:是要給孩子教訓,要讓孩子記得不可以再犯的錯事。

但是,原來——孩子根本不會記得「當時我到底是做錯了什麼事」。

也就是說,那個小小的孩子不會記得自己當時是做錯了什麼,

但是他卻永遠不會忘了母親的「心狠手辣」。

因為父母的盛怒,對小小孩來說,是極可怕的。

那股害怕的情緒早已經蓋過原本做錯的事情,變得微不足道,所以記不起來了。

哈哈哈,原來父母的教訓不是給了孩子,而是給了自己。

讓自己最心愛的人,一輩子記得自己那副可怕的嘴臉和動作。

即使小孩最後選擇原諒父母(或是遺忘這件事),

但是你打人的目的,終究沒有成功。

人們對某些事情的記憶,是非常短暫的,當你忘了以後,可能就是一輩子忘了。

但是父母可怕的嘴臉,卻很難忘掉。

甩兒子巴掌的父親,後不後悔呢?我猜,很後悔。

但是,光後悔是沒有用的,因為到目前為止,她已經「後悔過三次」了。

對不起,沒人救得了你,只有自己──才能救自己。

如果大人沒有徹底改變的決心,放心,一定還會有下一次。

4 comments:

  1. 我是有打孩子的,还是用鞭那种。
    就像我的儿子鋥浩:如果他坏蛋是不教训他,好言好语他是不管用的,唯有出:打,这一招才ok。打也有很多打法,有些下重手的,有轻手的,有骂有打的。如不是重重打一顿的,我都还能接受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我是相信藤便教育的人,信不信,我是家里扮演坏人那个。 在某些时候是需要出动到藤条/打的。记得我上次告诉你Chloe爱去玩地主公的事吗? 过后有一次,她竟然敢将两个手去玩香灰炉,就好像玩沙那样! 我当时看到真的气疯了(其实最担心地主公公会罚她生病),我第一次恨恨的边对着她大喊,边不停的打她那双手,然后将她丢进playpen任她哭。 家里没有人理睬她,也没有人敢去救她。。。从那次以后,她再也不敢玩了! 我觉得,孩子是需要打得,但是每次打过后会内疚,哈哈!真矛盾!!!

    ReplyDelete
  3. 其实我也有打孩子(打小手),而且有时还会对她怒吼。自己的EQ差,明知对女儿发脾气是于事无补,无奈自己就是控制不到心里的那把火。

    最近,我很喜欢跟恺恩说这一句“妈妈生气了“,是的,我是在给女儿signal。让她知道妈咪要开始发火了,她最好是乖乖听话,不然等下就会遭殃。呵呵,这招还蛮好用。因为当我给了signal后,她就会向我撒娇,我的火就会自动灭了 ;)

    ReplyDelete
  4. WALAO,看来你们都比我牛,尤其是mimi,我是很想用这招,但基于与爸妈同住,我不敢太over,因为我爸妈会帮小孩的。

    ReplyDelete